北京,4月15日 - 多日的黄沙弥漫被初春的微风吹开了一小片天空,露出了淡蓝;太阳也慷慨地展现出了它久违的笑颜;云放美术馆幸运地张开双臂仰面抱拥这和煦的春风与暖阳,四位艺术家《四是而非》展览就此在真顺艺术小镇拉开帷幕。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来自五湖四海,有画界的知己,学界的知音,艺术院校的师生,其中有: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所教授著名画家傅以新先生;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教授;《参考消息》副主编刘砺平先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牛新春教授;山西省晋中驻京办主任闫纪璋先生;北京新学道集团董事长梁勇;中央戏剧学院张庆山教授和张洪琛教授;著名画家扈海风先生;寿阳县政协主席赵弘;寿阳县委宣传部长高庆林;深圳柏格理文化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罗丹女士;德国西门子中国地区总代理成燕女士;著名作家王端阳先生;原国际艺苑画廊艺术总监孔继华女士;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韩延文女士;中国矿业大学美术学院刘春梅教授;著名画家叶勇先生;军旅画家张禾先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蔡果兰先生、寿阳联谊会会长高苍松先生、北京风火轮教育集团董事长李雪梅女士;北京玉明川文化公司总经理侯岐俊;国际策展人拉普画廊中国负责人宋新郁先生;国资委文旅研究院院长杨闳文先生;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于健先生等人士。
开幕现场图片
部分展出作品
邢俊勤作品
孙东风作品
刘枫华作品
张冬彧作品
布展花絮
序
邢俊勤
这是一个由四位艺术家自由组合而成的艺术展览。
题材自选,话题自定,艺术指向与日常生活相关,就像是每天的视觉日记,又像是音乐之中的轻音乐、小夜曲或是无主题变奏。
生活已经很累了,我们用艺术来安顿自己的心灵。当然,我们也希望为观者奉献一个赏心悦目的视觉抚慰。
科学追问自然之谜,艺术解析情感之谜。当你远离城市的喧嚣,放下忙碌的工作,走进云放美术馆,就进入了一个艺术的通道,这是一次审美而欣悦的美学漫步;也是打开了一部色彩浓郁的视觉交响曲。既有皴、擦、点、染,横、扫、泼、洒的重低音,雄浑而奔放,极具东方意蕴;又有轻松散淡,拼贴、涂抹并用绘画覆盖图像的综合材料艺术语言,沉浸在温馨的室内景观,释放出优雅的后印象派精神特质,谱写着舒缓的奏鸣曲;当然还有热衷于油画本体语言的美学追求,抽离了油画浓重的色彩特性,强化“厚而不重”的视觉肌理笔触,抒情具象而且亮丽高雅,在有限的画框空间里面倾心营造形而上的无限美学瞭望;更有立足具象艺术研究,从观念主义艺术切入现实关照,通过小幅绘画记录心路历程,试图保持良好的视觉控制能力并能够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轨道上展开扇面的学养修炼和直线目标的精准追击。
齐白石提倡艺术的境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似”并不“是”,是就是眼之所见,似就是“好像”、“接近”,其实“是”即我们眼睛看见的未必是真实的。因此“是”与“不是”还包含了哲学问题。画家将面对的“物”画成画,既是又不是那个“物”,就像马格利特画了一个烟斗,题目却写着《这不是一个烟斗》,充满了哲学意味。所以即使是最写实的具象绘画也不是真实的。人们通常看到一幅写实绘画作品就会情不自禁地说“画的像真的一样”,而我要说的是“真的可以画成这样”。艺术家追求“是”,要么超越物的“实”,要么远离或不达物的“实”,这才是艺术家创造艺术的主观意志。艺术家面对“物”表现自我还是表现对象“物”,这也是艺术家永远要面临的考问。
四是而非,既有似是而非的意思,更是我们对“是与非”之间这个无限波段的思辨和践行。
是为序。
2013-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lifeadd.cn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