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吕思勉著
第二章 理学源流派别 写道:“关中之申、侯(侯可,字无可,其先太原人,徙华阴。主华学二十年。为学极重礼乐。申颜,侯氏之友)开横渠之先路。” 说的是侯可在张载之前就建立了华学,横渠就是张载(1020年~1077年),为张载的学术提供了营养。《阳泉市志》载:侯可(1008-1079),北宋贤臣,其父侯道济任过北宋尚书。乃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程颢、程颐之舅父,盂县上文村人。 《渭南市志》载:侯可原籍太原盂县,徙居华州华阴(今华阴市)。申颜自谓不可一日不见侯无可。或问其故,曰:“无可能攻人之过,一日不见,则吾不得闻吾过矣”。其子侯仲良,也是一位饱学诗书的理学大家。
《宋史/侯可传》: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入京,里中醵金赆行。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畸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选自《宋史·列传》)
二、张载:不得已,当为而为之,虽杀人,皆义也。有心为之,虽善,皆意也。盖所行之善恶,视其有无欲之成分,不以所行之事论也。故无欲即至善也。
三、《张居正评大学、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中庸主张过与不及皆是“恶”,中才是“善”。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厉害,北方人厉害还是南方人厉害?孔子说:南方人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就是对于横行霸道的人不报复,宽容的感化人,这是“不及”。北方人死而不厌,过于刚强,这是“过了”,两种都是不好的。孔子说的中庸是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并不是折中主义。
四、《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我认为最贴切的理解的观点“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一个善养生者应在善与恶、名和刑的大网里,游刃有余。只有不拘善恶,无执道德,不要追求名,也不要碰触刑。如此才无妨于养生。
看古人的教诲得出人处理事情,不能一味的“仁慈”,行善恶也要看情况,该善则善,该恶则恶。否则就是“妇人之仁”了。
2013-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lifeadd.cn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7